欢迎来到 作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作文鉴赏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一

初一作文

初一有感

分类: 初一 作文词典 编辑 : 大宝 发布 : 04-03

阅读 :104

初一有感

自从上了初中,我的生活变了,我的学习变了,我的朋友也同样变了;在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中,我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努力,学会了充实自己。在一次次做出选择时,我会选择向更难进步,因为那是我人生的动力。在小学的六年里,我的生活丰富多采,心酸,痛苦是我后来的微笑,进步;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是我生活的基础,当与朋友出现矛盾时,我的生活添了悲伤;当与老师亲近的聊天时,我的生活添了喜悦。我愿为我的一生喝彩,它虽短暂,但它给了我对未来的希望。快乐的小学渐渐逝去,我在漫长的暑假中结束了我的小学生活,在第一次跨入我梦寐以求的中学时,我知道了,我已经长大了;原本还沉浸在玩时幼稚的想望,成了支离破碎的水晶,留下的,是长大的愿望,它被包在我的心里。当我全部被学习的思想所占有时,它长大了,面临着期中考,我信心百倍,因为我赢得了我十二年来,我积蓄着的奋斗,我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把我所有的努力投靠在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上——学习。它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读《小青石》有感 (字数:300)

两块小青石被水冲到岸滩。对于安静的生活,小黑石觉得很舒服,小青石觉得很厌恶,它羡慕水晶和玛瑙能成为发簪和纽扣,在别人头上光彩夺目。后来小青石和其它同伴被送到市里去,变成水土的一部分,铺在道路上成为让人们行走的铺路石。它不在羡慕水晶和玛瑙,还悟出了一个道理:支持大众的脚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就从我们的老师来说吧。我们在他们辛勤的培育下,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变成国家的栋梁。可是,当这些人才为祖国做贡献有受到人们尊敬时,人们往往忘记这些人是老师培育出来的。老师多像小青石啊,他们的生活多有意义?

铺路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服务,生活才有意义?

许昌实验小学东校区四年级:刘向阳


读戴望舒经典作品有感 (字数:1500)

寒假期间借了一本戴望舒的书,读过一遍,虽然知道诗作的好,却羞于自己才疏学浅,谈不出深层次的品析之言,只好先搜集了一些关于戴望舒的资料,了解一番,然后做了一次“裁缝”,拼拼凑凑。

被誉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原名戴丞,字朝宋。1905年11月5日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江苏南京。8岁入杭州鹾务小学读书,14岁考进宗文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进入上海大学学习;1925年秋秀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学习。著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日子》。1938年5月曾主编《星岛日报·星座》副刊、《顶点》诗刊、《华侨日报·文艺周刊》,1950年2月28日病逝于北京。

他以短暂而传奇的人生,塑造了一代中国抒情诗人的内在品质,以至在他离世50多年后,诗歌依然名重诗坛。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倍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戴望舒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复杂存在,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提升了象征诗派的整体水平,而且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象征诗派与主流文学的距离,压缩了象征诗派与主流文学之间的边缘空间,改变了象征诗派在诗界的形象,他的情怀表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走到尽头所处的那个无比混乱的阶段,知识分子所独有的情怀。正如许拜维艾尔在《不相识的朋友们》中说:

我将来的弟兄们,你们有一天会说:

“一位诗人取了我们日常的言语,

有一种无限地更悲哀而稍不残忍一点的新的悲哀,去驱逐他的悲哀。”

戴望舒是知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成果斐然的翻译家。对于他的译诗,陈玉刚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和陈丙莹撰写的《戴望舒评传》曾辟有专节进行论述。陈丙莹对戴的译诗给予了极高评价,说戴望舒的译诗“以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曲尽西方诗歌(特别是精微的象征派诗)深蕴的内容与繁富的音节,更是成了诗歌翻译学者们学习的范本。”

戴望舒从三十年代开始翻译法国诗歌,仅收录在《戴望舒译诗集》中的就有包括雨果、魏尔伦、果尔蒙、保尔·福尔、耶麦、比也尔·核佛尔第、苏佩维艾尔、瓦雷里、阿波里奈尔、爱吕亚、勃德莱尔等诗人的诗作75首。关于译诗,戴望舒和艾略特一样,曾持“诗不能译”的观点,但后来的实践改变了他的看法。他在1944年的《诗论零札》中说:“‘诗不能翻译’是一个通常的错误,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里都永远保持它的价值。而这价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的。翻译可以说是诗的试金石,诗的滤罗。不用说,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的翻译。”戴的译诗特别强调“忠实”。传神地体现出原诗的诗味、诗性与诗境。请看他翻译的魏尔伦的那首著名小诗《瓦上长天》。

魏尔伦的法文原诗为:

lecielest,par-dessusletoit,

sibleu,sicalme!

unarbre,par-dessusletoit

bercesapalme.

laclochedanslecielqu’onvoit

doucementtinte.

unoiseausurl’arbrequ’onvoit

chantesaplainte.

mondieu,mondieu,lavieestla,

simpleettranquille.

cettepaisiblerumeur-la,

vientdelaville.

qu’as-tufait,otoiquevoila

pleurantsanscesse,

dis,qu’as-tufait,toiquevoila,

detajeunesse?

再看戴望舒的译诗:

瓦上长天

瓦上长天

柔复青!

瓦上高树


读《树叶的香味》有感 (字数:650)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树叶的香味》。这本书里有许多教人道理的小故事,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的一篇——《父母心》。

在一艘轮船的甲板上,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穷人,非常引人注目,他带着三个孩子。在他们的附近,有一个贵夫人始终盯着那个穷人看。夫人在女佣耳边嘀咕了几声,女佣就去跟穷人搭讪。穷人说,他一共有四个孩子,他已经没有办法养育了。现在为了孩子去北道海找工作。那女佣说,她家夫人想领养穷人其中一个孩子。第二天早上,穷人带着大儿子来了,拿了钱走了。次日清晨,穷人又来了,说要拿二儿子和夫人换大儿子,夫人答应了。又一天清晨,穷人带着女儿来了,要拿女儿换二儿子。夫人也答应了。又一天,穷人又来了。穷人夫妇舍不得那个孩子,他们愿意把钱还给夫人,但请夫人把孩子还给他们夫妇。

读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明白了一个以前我总是想弄不明白的问题。

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晚上,我正在写作业,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来,问我写完作业了吗?喝牛奶了吗?要早点睡觉。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想:出门时讲了一遍,还要讲,真罗嗦。我刚写完作业,妈妈又打电话来,问的是同样的问题。在我要睡觉的时候,妈妈又打了一次电话来,问我睡了没有。我终于忍不住了,对妈妈说:“别老打电话来了,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您打了这么多电话,很烦。”接着,妈妈很失望的挂了电话。而我却一点愧疚感都没有。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为什么妈妈一晚上打这么多电话来。她是因为不放心,因为没有看见我而不放心。怕我没有去做作业、喝牛奶和按时睡觉。而妈妈唠叨的这三件事都是对我的成长有好处的。就像文中的那对穷人夫妇一样,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有无法割舍的爱。这份爱是无法用物质条件的丰薄来衡量的,也不会因为物质的高下而有所区别。无论儿女是漂亮,还是很丑,他们也都会永远爱着孩子;无论贫穷与富贵,对于父母而言,我们永远是父母心中那个最大、最满的湖。

下一篇: 读《舒克和贝塔全传》有感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 三读《爱心树》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