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作文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作文鉴赏学习网站!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叫《少年周恩来》的书,讲述的是周总理少年时的真实故事。
周恩来七岁大的时候,他的养母、生母先后去世,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周恩来的父亲在外工作又很少回家,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仅十岁的周恩来身上,周恩来每天不仅要洗衣做饭,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家里很穷,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为了让弟弟吃上饭,当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品,有时甚至要向邻居乞讨。但这都不是长久之计,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周恩来开始自力更生,在自家后院种南瓜、玉米……我没有想到周总理小时候竟如此艰苦。我们现在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时还挑三拣四,和周恩来比起来,真是自愧不如啊!
后来好心的伯父供他去沈阳读书,周恩来不仅能吃苦,学习也特别认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很注重英语,请来的大都是外国老师,上课都用英文,周恩来和很多同学都听不懂,为了正常听课,周恩来每天都恶补英语,渐渐地,周恩来终于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了。我觉得他真用心,并能正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弥补,我要向他学习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
周恩来之所以这么努力,是因为他从小心中就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当时日本很强大总是欺凌中国,周恩来很气愤,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校长问大家,为何而读书?有的说为吃饭而读书,有的说为名利而读书,还有的说为家父而读书。当校长问周恩来时,周恩来眼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坚定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志震撼不已,为周恩来有如此远大的志向而欣慰。我也震撼不已,周恩来既然能在如此穷苦的环境下拥有这样远大的理想,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更应该努力啊!
合上书本,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周总理那么艰苦都能坚强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呢?“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从此也铭刻在我的心里。
【老师点评】:结构不完整,详略不当
读《少年周恩来》有感 (字数:600)
今天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书中周总理的命运和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知道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周总理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圣的领袖,他的名字光芒四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周总理自幼就聪明绝顶,勤奋好学,独立自强,是个早慧孩童,可不幸的是,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生母万氏去世了,周恩来一个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周恩来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比他年幼的弟弟,他开始料理家务,打理起家里的日常起居,别看他年幼尚小,却把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再想想我,从小就由我外婆抚养大,什么粗活也没做过,就连拿拖把的劲也没有,再想想周恩来,从小就开始吃苦头,真是差别太远了。1910年,周恩来12岁了,他去北上求学,周恩来各门学科都十分优秀,尤其是书法,作文,英语,经常拿班上第一。毕业后,他又去考南开大学,考试成绩出来了,周恩来的成绩十分优异,顺利的进了南开大学。周恩来说到做到,南开大学的课上讲的都是英文,一次数学课,周恩来怎么也听不懂老师讲的英文,便暗暗下决心恶补一下英文。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床了,坐在书桌边,不停地背诵那些难懂的英文单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对于周恩来来说,一个小时可以掰成两个小时来用。后来他又去日本留学,去国外见识,寻找救国的良方。
周总理,您是如此的为国操劳,为了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您付出了太多太多,因为您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向您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杭州市下城区长寿桥小学四年级 吕铭悦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字数:900)
我怀着十分崇高和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少年周恩来》这本书,我凝望着这几个字,不觉得想起书中的情景来,周恩来生活在帝国主义侵略的阴影下,而他全没受影响而且他又发奋刻苦学习,和我们相比较,我们生活优越的环境里,有几个能坚持读书和爱好读书呢?虽然周恩来年少丧母,生母与养母逐一死去,但是他却撑起了这个残缺的家,每天,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外,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而我呢?被视为小皇帝,父母手上的明珠一般,一碰就仿佛要碎了一样,跟同龄的周恩来比起来,实在是自惭不如啊!
周恩来是一个从小就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一次,校长王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认真听着。讲着讲着,王校长突然停了下来,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呢?”同学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大声说了起来,说道:“为吃饱而读书!”“为名利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只有周恩来一个人沉默地坐着,校长发现了他,问道:“你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的眼睛里散发着奇异的光芒,他铿锵有力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惊讶的再一次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周恩来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又一次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无不惊讶,眼里散着奇光,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说:“好!有你这句话,国家就有救了!”那年,周恩来与我相仿的年纪,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不但是王校长惊叹不已,我也被周恩来的语言深深震撼了!
志向——对于奋发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对于迷惘的人来说,是一个指路标;对于失败的人来说是一种鞭策,对于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希望!而对于我来说,志向,就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一座导航的灯塔,一盏不灭的明灯!志向,就是目标,就是方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每个人都有色彩斑斓的志向。记得罗兰说过:“想要使你能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而周恩来却用他的行动来向我证明了。
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人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饶,美丽。
青田县高湖镇中心小学六(3)六年级:项权沂
周恩来与数学 (字数:1100)
周恩来无论抓哪项工作,一向重视掌握具体数字,以“数”服人,以理服人。
某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站起来抢先向周恩来发问:“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个问题实质上市在讥笑中国人贫穷。面对这种猝不及防的为题,只见周恩来不卑不亢,机智幽默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金嘛…有18元8角8分。
周恩来镇定自若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中主 的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说:“中国人民银行是有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信用桌著,币值稳定,在国际上享受盛誉。周恩来的话,在场内激起了阵阵列列的掌声。“机智、 爱国、伟大!”外国记者发自内心地叹服道,“这就是周恩来!” 1960年4月下旬,周恩来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访问印度。在第一次谈判中,印方提出这样一个挑衅性的问题:“西藏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的领土的?”周恩来不假思索的回答:“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远的不讲,至少在元代,他已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了。”印方耍赖说:“时间太短了。”周恩来沉着冷静、非常巧妙地回击道:“中国元朝离现在已有700多年来的历史了,如果700来年历史都认为是时间短的话,那么,美国建国到现在自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不是美国就不成为一个国家呢?这显然是荒谬的。”周恩来出其不意地通过700年与100年的数子比较, 得印方哑口无言,尴尬至极。这时会谈席上的印度副总统情不自禁软佩地说:“中国总统是雄辩的!”
周恩来还重视具体数字教育人民。1963年周恩来在论及我国的资源问题时,极富远见地平说道:“我国资源有两个很大的弱点。第一,耕地少,不到16亿亩,在全国土地总面积中不到12%。将来要扩大到20亿亩时,我国的的人口又要增加到20亿左右了,这一点,美国和苏联的条件都比我们好,美国有30亿亩耕地,苏联也有将近30亿亩,甚至印度的耕地也不我们多。第二,我国的森林翻盖面积也很小,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他 告诫大家,要珍惜和保护资源,要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更要从长记忆,造福后代这表明周恩来移开时刻注意到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谈到人民问题,周恩来与1963年也曾经理性的分析说:“从1949年到现在,每年增加1500万人,过去15年,出生的婴儿共有225000万人,每年都要安排就业升学。1岁到15岁的是存在的,就够我们为子奋斗的了,这样发展下去,包袱越背越重。”可见,他已经敏 地预测到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会严重影响国力增强这种 的前景,教育大家要注意计划生育。
1976年1月,一代伟人周恩来于世长辞。他的逝世,引起国内和国际上巨大的震动好深切哀掉。联合国总部甚至做出自联合国建立50多年来周恩来下半旗以示敬仰喝掉念。在举行降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古国,他的金银财宝多的不机其数,可她的总理也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也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 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这一 世特蓉, 周恩来享有。
【老师点评】:不会描写,表达不准确
快搜